⚠️This channel is in maintenance mode.
六分摄影,三分文字,一分练习。
六分摄影,三分文字,一分练习。
Post by 棘
每种无聊都包含一次等待。
每种无聊都包含一次等待。
吃饱饭,在上班前看会儿书是极为惬意的。
这本随手挑的书恰恰是我最喜欢的那种类型——把寻常之物进行剖析、瓦解或粉碎。
----------------------
棘(@me@si-on.top) says:
一语道破我深埋个把月的不成形的念头,原来忙碌只是一种掩饰罢了。
Post by 棘
太阳升起三个太阳的高度后,我大叫一声今天我又得做自己想做的事吗?!
太阳升起三个太阳的高度后,我大叫一声今天我又得做自己想做的事吗?!
一语道破我深埋个把月的不成形的念头,原来忙碌只是一种掩饰罢了。
中午骑车进城借书,回来背着这堆家伙,活生生骑了三十里地,逢路口一小歇,逢公园一大歇,可算赶回来了。肩膀头酸炸了,手指头冻炸了,心里却得劲炸了。
不得不说,骑车比坐公交自由得可太多了,根本不用担心时间,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去哪就去哪。瞥到一个好看的地方,车把一扭便过去,看到一个好的构图,闸一捏就停下来拍(当然因为社恐/没戴口罩的缘故,也不总能想停就停,错过了好几张绝佳的街拍照片,不过错过的多了,也就渐渐不在意了)
可怜如我,一周也就周末能跑跑,老天,日落再晚些吧!
Post by 棘
买了四本书,借了九本书,背着书包骑车,累煞俺也!
买了四本书,借了九本书,背着书包骑车,累煞俺也!
Post by 棘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个成语越研究越有意思:看到雷电,然后用手捂住耳朵,可以做一个时间量词,那么这个时间大概有多久呢?
如果考虑到积雨云的高度(从几百米长到四五千米),
雷电从云顶端产生发光,从看到闪电到雷声传过来,间隔大概有几秒到一二十秒的时间(按声音的传播速度算,忽略光速)
再仔细分析一下,这雷可不是普通的雷,他已经达到让人捂耳朵的程度。(为什么?可能会有人说你看到雷电怎么就会知道这个雷到底响不响?我们姑且认为造这个成语的人,写下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时,已经听过不止两次雷了,第一次雷声吓到他了,第二次他肯定要捂住耳朵,但是来不及,进而产生了这个成语)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比较近的,产生的光极亮,声音极大。
按500m内,雷声的响度会达到100多分贝,那就是零点几到一秒多的时间,这个时候捂住耳朵是来不及的。
一秒多只是估计,绝对准确的计算需要考虑到:
1. 雷电的强度,亮度,产生声音的响度,传播距离(考虑到雷电比较危险,这种实际的观测数据可能少之又少)
2. 人体的反射时间。从耳朵接收信号到大脑处理到手部指向动作,或者直接经过反射弧捂住执行动作的时间,如果考虑到年龄、性别的问题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细化。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个成语越研究越有意思:看到雷电,然后用手捂住耳朵,可以做一个时间量词,那么这个时间大概有多久呢?
如果考虑到积雨云的高度(从几百米长到四五千米),
雷电从云顶端产生发光,从看到闪电到雷声传过来,间隔大概有几秒到一二十秒的时间(按声音的传播速度算,忽略光速)
再仔细分析一下,这雷可不是普通的雷,他已经达到让人捂耳朵的程度。(为什么?可能会有人说你看到雷电怎么就会知道这个雷到底响不响?我们姑且认为造这个成语的人,写下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时,已经听过不止两次雷了,第一次雷声吓到他了,第二次他肯定要捂住耳朵,但是来不及,进而产生了这个成语)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比较近的,产生的光极亮,声音极大。
按500m内,雷声的响度会达到100多分贝,那就是零点几到一秒多的时间,这个时候捂住耳朵是来不及的。
一秒多只是估计,绝对准确的计算需要考虑到:
1. 雷电的强度,亮度,产生声音的响度,传播距离(考虑到雷电比较危险,这种实际的观测数据可能少之又少)
2. 人体的反射时间。从耳朵接收信号到大脑处理到手部指向动作,或者直接经过反射弧捂住执行动作的时间,如果考虑到年龄、性别的问题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细化。
Post by 棘
整一袋儿吸溜吸溜的辣条
整一袋儿吸溜吸溜的辣条
Post by 棘
荒野机器人(The wild robot)真TM精彩,完美延申了心目中天空之城里机器人的感觉。
自然+机械,多么神圣的组合
链接:https://ddys.pro/the-wild-robot/
荒野机器人(The wild robot)真TM精彩,完美延申了心目中天空之城里机器人的感觉。
自然+机械,多么神圣的组合
链接:https://ddys.pro/the-wild-robot/
----------------------
European Commission(@EUCommission@ec.social-network.europa.eu) says:
Today is the day. Welcome to THE charger!
USB-C is officially the common standard for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s in the EU.
This means:
🔌The same charger for all new phones, tablets and cameras
⚡ Harmonised fast-charging technology
🔄 Reduced e-waste
🛑 No more “Sorry, I don’t have the right cable”
One charger to rule them all.
#SingleMarket #DigitalEU
Post by 棘
万物生灵:All Creatures Great & Small 挺好看
万物生灵:All Creatures Great & Small 挺好看
钥匙卡门里进不去,等房东等了半个小时了。(说半个小时到的,怎么还没来😤)
太无聊了啊!!!!
太无聊了啊!!!!
Post by 棘
啊呀!!!最近太丧了,到了读大部头的时候了
啊呀!!!最近太丧了,到了读大部头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