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摄影,三分文字,一分练习。

频道主体内容来自博客与长毛象的嘟文,由@rss2tg_bot 与 @RSStT_Bot 推送。
📡扫描到一篇文章——『篆刻笔记 』
🌐链接:https://blog.si-on.top/2024/tracting/
🗣️描述:篆刻练习本
林夕月(在月)

昨晚做了一个很科幻的梦。

跟两个人一起坐飞船去了月球背面,降落在一个类似废旧工业区的地方。

一降落就急着拍照,但构图不好,便往东走,忽然发现一只小动物跑过去(大概是前天看纪录片《袖珍湖泊》里的水鼩鼱),我们停下来,到跟前把它捧起来,很好奇它居然能在这里生存?回头后,空气变得可以呼吸,四周有杂草、泥土与灌木。

又走了一段距离,发现一户破落农家,一妇女似乎在晒什么东西。我甚是惊异。用英语打招呼,他们毫无反应,最后用中文问,他们才回答。

然后询问月球现状,她拿出一个月球地图,告诉我们现在上面的绿斑是永久可居住地,灰斑是半永久,黑点是火山之类。又问她这里有几个国家,她回答说似乎有一个吧,中国人建的。然后另一个本地人搭话这是新新中国。

说完一个领导模样的人说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拿出手机,我看到一个类似与热力图的地图,他看了会儿,让两个混混模样的人去找东西(交通工具?)

为防止被骗,我鼓足勇气去添加另一个人(农家里的女孩)微信,然而二维码总是扫不出来,最后用微信号添加,用的世界语写的(SHEshi8Hiu???)有大写有小写,也没记住,梦醒。
📡扫描到一篇文章——『点室W8-W12 』
🌐链接:https://blog.si-on.top/2024/rocks1101-1209/
🗣️描述:摄影不定期月度小结
负隅顽抗

#篆引 #废品 #十二卷
想模仿齐白石的风格,奈何章法、刀功都不行,弄巧成拙,越拙越刻,越刻越废,越废越气。直到最后,把所有的怨气归因于又干又粘又不好用的印泥,买了盒新印泥然后把它攒到旮旯儿里了。
Logo

#篆引
天天刻反,我真是醉了 :abloblamp:,把头像镜像掉惩罚自己!
周末!!!!!!!!!!!!
初冬天气,外面的菊科(或许)的杂草长得太茂盛了,准备延续上周的画,整一个系列,名字叫做——苦菜。

以前人吃野菜,大概就是初冬吧。
大胆落墨,小心奏刀

何必拘泥于秦汉古今,冲切舞涩,任何形式都可以在方寸之间表达,探索新风格——自由篆刻。
决定了,《草台班子》, 入印!!!!
8e15576eb9411110.png
19.6 KB
这样的日出,看一万次都嫌不腻
无人值守(白文)+花押(朱文)

#篆引 #创作
印泥太稠,石头太硬,修改三回:一回线条机械,二回粗细不均,三回修改不完全。

小结

玩这玩意儿有将近一个月了,除却艺术规范与实用价值,篆刻从我的角度来看不过是把心中的千头万绪投射到方寸的石头上而已,跟涂鸦、吹口哨、画画是一样的东西。

好处是玩起来不烧钱——刻刀,印泥,石料加起来不超过五十块。要是手里没钱,按照与吴颐人老师的DIY教程,去垃圾站找点旧钢锉,烂车刀,旧牙刷,废砂轮,也能玩。若有钱的话,则可以奢侈一点,去西冷买十斤八斤印泥,再整把金刚石刻刀,弄一堆寿山石、青田石练手,去肆意暴殄天物。

不好的是玩起来比较废脖子。一开始下刀,时间就蹭蹭蹭跑,直到脖子疼才发觉,抬头看表,两三个小时过去了,真是『遣有涯之生』的利器。

虽说内容(刀法)与样式(设计)完全融合,却所见非所得,结果要用印泥编译(铃印)出来。过程不能撤销,基本没有太多回旋余地,刻地好好的,印石一崩,刻刀一滑,说废就废。(不过我一般不予理睬,美其名曰“手工感 :blobcatgooglytrash:”)

最后还是说说这个行为本身。

我既怕被贴上『兴趣广泛』『浅尝辄止』『博而不精』『杂学家』...的标签,然而也一度亲手给自己贴上这些标签,一度批判自己,也一度认可自己。这几天又一次感觉到这些行为本质上无非是——『念头的具象化』以及『抵抗庸常的侵蚀』。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这可能就是我的一般心理状态与本质特征,总想表达些什么,总想整点不一样的。身在雾中,我不知这是好是坏,不能也无法评断。可能我就会这样一生碌碌,越活越杂,越杂越杂,至死不休;也可能这就是我的“轴心时代”,若干年后,因为某些重大变故或庸常的侵蚀,这些行为全都被丢弃,然后等到七老八十迎来一段“文艺复兴”,嘻嘻嘻嘻。

生于不定,死于确定,总该是要给未来加点不确定性吧。

心啊,你大胆随意地跑~

参考资料

1. 生活本身
2. 吴颐人『篆刻五十讲』
3. 邓散木『篆刻学』
4. 西冷印舍『篆刻常用反字字典』
5. 篆刻班全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