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租了个出租屋『点室』,六个月的合同今天到期。

今天下班,看了备选的『撇室』二号,价格让人心动,但是房间不让人心动。虽然便宜了100多,但房间比较旧,中间还有一根消防水管,采光也不好,虽说只是晚上住住,但我的宗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还是不能改变的。

今天一直在想:到底有没有租房子的必要。

一开始租房子的原因就是想尝试一下独立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群居”生活。直接诱因是宿舍那两个抽烟的,不!那一群抽烟的。现在临时铺位换到了另一个宿舍,舍友是个老头儿,在外边儿住,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人在屋里。所以如果没有人的话,我住在宿舍里是一个最佳选择。但今年开工以后,厂里要招人,不排除有新人住入的可能性,而新人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我的居住体验。这种随机性在这儿真是可恶啊!

我仿佛在跟混沌鏖战。

不租!

一来可以省下来一大笔钱(这笔钱可以叫做“机会余额”,是长期主义,抵抗消费主义(如果租房可以被称作消费的话)的骄傲象征)。

依照我的消费习惯,这钱大概率是存下去,成为一个的整型变量的跳动,一个若干年之后的毫不起眼的存在,简言之就是没有得到利用。

二来会得到一个不需要慎独但容易崩坏较难自省的环境。

据我观察,在两个人以上的群体里,某些惰性/坏习惯一旦开始就会持续下去,持续越久,恢复Passion会越困难,这种微妙的环境对心理的微妙作用,就是此意义上的崩坏。

独居的时候,并不会有这样的顾虑。你可以任意改变自己,随意掰扯自己,可以不断重建,不断毁灭,而不会有外界观察者的压力。当然,彼时同样也有崩坏的可能(所谓君子慎独),照我的体验而言,基本上是沉浸于游戏、电影之类的,可以通过电子排毒或兴趣转移进行修正。

此外,重建会愉快而容易!

租!

每个月照常交房租(这笔钱可以叫做“沉没余额”)。会减缓俺每个月手里余额增加的速度,并导致年末给家里“交公粮”时脸上呈现某种红色,以及暂时性失语的奇怪现象。甚至导致未来某年月,急需用钱却不够以至于向外借的可悲局面。这是家母家父以及以上世代努力培养的理财观。

决断

如同超市里不时更改的布局所折射的观念那样——人是喜欢变化的。

我还是决定租,但绝对不会是『点室』,而是一个大大的崭新的便宜的『撇室』。
 
 
Back to Top